黄沙尽去千湖再现三江源探索人与自然共生模式三江源头,中华水塔。这里孕育和保持着大面积的原始高寒生态系统,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命脉。青海作为联通南北的主要交通枢纽,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省份。
该省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坚持生态协同、绿色共享,探索人与自然共生模式,建立健全了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的联动机制。考核生态,不唯GDP溯源而上,渡汤汤黄河水,穿茫茫第三极,站在海拔4600米的牛头碑前,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扎陵湖、鄂陵湖尽收眼底。远眺,水天相接,湖水共长天一色;近观,青草萋萋,风马与鹰鹫齐飞。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黄河源头植被恢复良好。
从玛多县城出发,过黄河桥就看到,牧草青青,牛羊悠闲,数以百计的大小湖泊镶嵌于巴颜喀拉山北麓。过去,这里是一片黄沙,星星海大小湖泊相继干涸,沙化严重。玛多县农牧林业科技局的哇玛介绍,经过10多年的治理,玛多不仅再现千湖美景,而且素有高原生态晴雨表的雪豹,也多次来到杂多县城溜达。
早在2005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青海决定对三江源地区不再考核GDP,而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列为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2014年,启动实施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如今,三江源区近八成地区植被覆盖度在提高,水源涵养量由10年前的年384.88亿立方米增加到年408.95亿立方米,荒漠生态系统的面积净减少492.61平方公里。
实施精准治理2016年4月13日,青海省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机构设置方案》等31项具体方案,从39.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中划定最源头的12.31万平方公里,构建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一园三区(国家公园、三江源头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今年完成体制试点的主要改革任务,正式进入公园发展阶段。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到2020年公园建成后,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面向国内外全面展示我国的生态文明内涵及近年来的生态保护成果。
过去一年,园区通过尝试精简、整合原有生态相关部门建立大部制管理机构,开始统一行使生态保护职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打破过去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生态保护局面,建立更科学、有效的全新生态保护体制。李晓南说。园区划分为长江、黄河、澜沧江3个分园区,分别组建保护力量,依照各分园区生态系统特点实施有针对性保护。
同时,各分园区又进一步细化为大小不等的网格,一格一策实施精准生态治理、利用。职能和功能整合后,我们将山水林草湖视为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高生态治理效率。李晓南说。牧民成草原管护员要实现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核心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
治多县县长南阳说。之前因为生态恶化,许多牧民告别了世世代代放牧的草原。
与此同时,青海设置了草原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实施了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对三江源地区每2000公顷设置1名草原管护员。曲麻莱县曲麻河乡的措池村位于长江第一峡口往西30余公里处。
村支书尕玛说,目前村里有47名草原管护人员,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大家对草原的管护非常认真。尕玛指着远处的草场说,草明显密了,野牦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时常在附近出没。未来将一户设一个草原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转变为保护生态为主。
曲麻河乡乡长罗松战德介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把现有草原、湿地、林地管护岗位统一合并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负责对园区内的河源水源地、林地、野生动物等进行日常巡护。(记者何聪王锦涛)。
本文关键词:必威,必威·BETWAY,必威·BETWAY(西汉姆联)
本文来源:必威-www.asahiyamazoomiyage.com